"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此四书,按古人之见乃是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亦省称"四子""四书"。
"四书"之名起于南宋。宋代,《孟子》升格为经。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又加注释,配以《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始立,此后长期成为古代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元朝仁宗时,规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之内出题,且发挥题意时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依据。明太祖一统海内,即以"四书"章义试士,直至有清一代,行之数百年而不改。可以说,"四书"及其章义集注在近古中国的学术思想乃至社会文化历史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四书",往往被视为研习儒家思想的阶梯,其中的经典表述、名言警句已成为国人修德进业、立身处世的指南。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等,早已成为人们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古时,"四书"已是上至皇家子弟下至乡村士子的日课内容,他们手捧口诵,寒暑不辍。
时至国兴文盛之际,中国书店联合载道文化共同策划编辑出版《四书诵读日课》。该书以中国书店珍藏的明代内府刊印大字版《明内府刊四书》为底本,以日为单位,将"四书"全文按章节结构划分为三六〇个部分,日习一课,持以诵书,潜以修身,一年时间即可遍读"四书"。
《周易·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德。"又愿《四书诵读日课》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为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苟日新、日日新之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