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载道  古书  挂品  手卷  真品  宋书房  载道学员 
用户名:
密    码:
 
新古籍

古籍善本: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专有名词

王希孟、宋徽宗赵佶、青绿山水画、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郭熙

 

名画档案

北宋  王希孟  绢本青绿设色  手卷  51.5厘米  横1191.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

《千里江山图》完成于北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四月。

北宋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黄金时代,名人辈出,登峰造极,涌现出许多名家名作。宋徽宗赵佶是一位重视艺术创作的君主,在他的统治时期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千里江山图》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宋徽宗曾在该卷画幅右侧,以自己独创的瘦金体留下了题跋。

 

大师生平

王希孟(公元1096年—?),北宋画家,《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除此之外王希孟再无其他为人所知的作品,关于其生平的历史记载也极少,但这一幅作品已足以让他名垂画史。

相传王希孟十八岁时便显示出不凡的绘画天赋,被招为画院学生,曾侍奉于宋徽宗赵佶左右。艺术帝王宋徽宗慧眼识珠,认为王希孟是难得的可造之材,以皇帝之尊亲自传授他绘画技巧。王希孟经赵佶指点笔墨技法后,画艺精进,之后耗时半年创作了一幅青绿山水长卷,这便是宏篇巨作《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创作这卷《千里江山图》之后的经历未见于史书之中,后人推测他在完成此图后不久,便在二十多岁英年早逝。这也使得王希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少有的以一幅画就名垂千古的名家。

 

名画品读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长卷形式的青绿山水画,画中描绘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渺的江湖,又以亭台楼阁、长桥庐舍、草木走兽、舟船旅人等点缀于山水之间,画面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充分地展现了自然山水的雄伟壮丽之美。《千里江山图》描绘工整精细,颜色清秀雅致,构图气势连贯,集合了各种国画画法于一幅画卷之中,以细致的描绘彰显了恢弘的气势,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的集大成之作。

青绿山水画以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滥觞,至中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发展到一个高峰,青绿山水画盛绝一时。唐代中期后,水墨画开始流行,至五代时已成画坛主流,山水画也唯水墨山水画马首是瞻。北宋初年,水墨山水画已经高度成熟,相反的,青绿山水画渐渐式微,被宋人视作“古图”。北宋神宗年间,郭熙一家独尊,甚至宫禁之中皆是其作。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宋哲宗继位后,北宋画坛又刮起一阵崇古风,隋唐青绿山水画被认为是高估绝俗之作。至宋徽宗年间,画坛崇尚青绿山水画的热潮依然不减。这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诞生的大背景。

两宋之交前后,青绿山水画形成了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现在看来《千里江山图》属于大青绿山水,画面匀净清丽。本卷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设色时层层叠加,秀丽清亮,出尘脱俗。画家又于青山碧水之间以多种明亮色彩渲染,反衬出石青石绿的厚重感,又使画面更显苍翠。本卷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富丽堂皇,体现出了宋代青绿山水画相比于唐代的进步。

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每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本卷又将中国山水画“平远”“高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相结合,画面视野既宽又深。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使画面有种优美的韵律感,引人入胜,彰显出北宋时代工整严谨的绘画风格。

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飞湍瀑流,又精工细绘了诸多人类的创造物:水榭舟桥、寺观庄院,所绘之物繁复而又融洽。自然景色中的山峦、河川、草树、禽鸟、行人、建筑,虚实结合,疏落有致,与山水自然融合,使本卷浩大的构图一气贯通。

 

国宝传奇

《千里江山图》最初为宋徽宗赵佶收藏,后来被赏赐给当时的宰相蔡京,之后本卷流转于宋、元、明三代诸多文人雅士之手。清代乾隆年间,《千里江山图》被收入皇宫,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家评赞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总弗多皴。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若臣。曷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

——宋徽宗  赵佶

 

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元代文士  金博光

 

画史留痕

《千里江山图》清新透亮、绚烂瑰丽的艺术风格,长达十余米的巨大篇幅皆罕见于画史。本卷上承隋唐时代的青绿山水画的“古图”传统,下启南宋青绿山水画的新形式,在中国山水画画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画外之音

在五代时期,西蜀(公元891年—公元965年)和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设立了专门从事绘画的机构——画院。画院由国家直接管理,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画院画师以为皇室贵族进行艺术创作为主要任务,这促进了他们提高自身艺术水准。西蜀画院画师黄筌、黄居采父子在花鸟画方面,南唐的画院画师周文矩、顾闳中在人物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公元960年,宋王朝统一中国,继续设立画院并加以扩大,成立了翰林图画院,宋代画院成为了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创作题材涉及山水、人物、花鸟、宗教等多种绘画类别。宋代画院的画师们留下了大量的传世名作,如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这幅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绘画小词典

北宋画家郭熙曾提出了“高远”“平远”“深远”三种山水画构图方法。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能让人体会到山峰的挺拔,使人感到山势逼人。“深远”让人觉得山重水复,深邃莫测。“平远”则让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2012 - 2024  载道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933号
欢迎关注载道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