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载道  古书  挂品  手卷  真品  宋书房  载道学员 
用户名:
密    码:
 
新古籍

古籍善本:北宋李公麟孔子弟子像

     

 

北宋李公麟孔子弟子像

名画档案

北宋  李公麟  绢本淡设色  手卷  30.6厘米  横594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

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年)晚期,公元11世纪末至公元12世纪初。

北宋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黄金时代,名人辈出,登峰造极,涌现出许多著名书法家和画家。中国画在北宋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已发展至顶峰,新颖的文人画逐渐崭露头角。

 

大师生平

李公麟(公元1049年—公元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县(今属于安徽舒城县)人,北宋画家。李公麟曾长期担任高级文官,博学多才,与王安石、苏轼、米芾、黄庭坚等同时代的历史名人互为至交。李公麟多才多艺,苏轼评价他“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在古玩鉴赏、作诗、绘画上都造诣极深,而以画最为著名,绘画题材覆盖人物、宗教、动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画,也无所不精,被当时人推崇为宋画第一人。李公麟绘画作品的意境简约、儒雅、淡薄,具有一种文人式的审美意趣。

李公麟在中国古典艺术上的修养极深,对古器物和古文字颇具见识,曾摹绘古代的铜器并加以考证,并参加过整理皇家收藏的古器物的工作。李公麟的父亲李虚一收藏了许多古代绘画,他对这些画一一进行了临摹,并临摹了许多他人收藏的名家遗作,故此很多古代名画的传世副本都出自李公麟之手。

北宋时期,中国人物画的绘制技法逐渐成熟;到了北宋后期,李公麟将人物画发扬光大。他的作品线条健拔但有粗细浓淡之分,构图坚实稳固而又灵动自然,画面简洁精练却也富有变化。李公麟画一些作品时,会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以强化线条的表现力,使艺术效果更加完善。李公麟笔下的人物既有真实感,又有文人意趣,值得一提的是,李公麟的人物画皆不着色,只以笔墨传情达意,人称他为“白描大师”。

李公麟单线勾勒的“白描”画法,充满了写实主义色彩,能够高度简洁地表现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空间,这奠定了李公麟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他创造了富于概括力的真实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他掌握了极优美的形象提炼能力和表现技巧。但李公麟又常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去追求非现实性的题材,他画过许多以神仙、释道为题材的宗教画。

艺术界有一种观点:西方艺术家侧重表现外在,他们的作品只能反映他们眼睛看到的东西;东方艺术家侧重表现内在,他们的作品不以表现事物的外在形态为目标,而是力求彰显事物的内在神髓。成熟的东方艺术家能够以丰沛的内心感情与娴熟的艺术技法实现这一目的,李公麟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常常从现实社会场景出发,而以极富想象力的超现实画面呈现,再加上他风格独具的白描画法,使其作品极具个人色彩。

 

名画品读

孔子(公元前551928日—公元前4794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孔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性善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被称为“圣人”。孔子一生历经坎坷,但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他将一直为王公贵族所有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进行编辑整理,彰显其深层内涵,使之流传后世。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整理汇编为国学经典《论语》。

身处春秋乱世的孔子,由于倡导已逐渐没落的周代礼乐文明,而不见容于“礼崩乐坏”的东周诸侯国贵族,他一生都未能获得可以尽情发挥才学与才干的政治舞台。虽然孔子未能最终实现他的政治理念,但他尽毕生之力,投身于改变春秋乱世的事业,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周游列国,传播理念,希望能找到那使天下清平的万中无一的机会。正因如此,孔子高贵的道德品质与无私的献身精神被世人代代传颂。西汉太史公司马迁赞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南宋理学家朱熹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精力转移到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上,希望将自己倾慕的礼乐文明传递给更多人。春秋时代以前,中国的文化与教育都被垄断在贵族阶层手中。孔子在三十岁左右开始办学时,奉行了“有教无类”的宗旨,成为了我国把文化教育普及到民间的先驱者。他打破贵族的教育垄断,开创贫民私学,弟子曾多达三千人,其中最杰出的有七十二人,他们便是著名的“孔门七十二贤士”。孔子的这些弟子积极地推广孔子的学说,使孔子在东周时代的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诸子百家”中的“儒家”。

本作原品《孔子弟子像》又名《孔子七十二弟子像》,是李公麟绘制的一幅长卷类人物画,被认为是儒家文化薪火相传的象征物之一。《孔子弟子像》现收藏于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与之同名的另一幅宋代画作。本卷绘制精细,连绵不绝的线条有晋代人物画的风格,设色淡雅,用笔柔和而洒脱,充满了文人气息。《孔子弟子像》通过艺术手段,凸显了孔子与其弟子的性格特点:图卷中部孔武有力、须髯张扬的大汉一看就是孔子弟子子路;而另一位举止儒雅、面貌睿智的儒生则是孔子弟子、外交家子贡;画卷最右侧的孔子则是举止稳健、表情淡然,一副镇定通达的身姿,与其儒家创始人的身份相符。

本卷原本绘制了孔子与孔子的七十二位最杰出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士”,共七十三人;但经过光阴磨蚀,本卷现仅存孔子与他三十六位弟子的画像,共三十七人。

 

国宝传奇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公麟《孔子弟子像》末端左下方题款曰:元祐三年二月,臣李公麟绘草上进。其后画跋有四,分别为明代解搢绅、王稚登、清代管同、梅曾亮所题,其中前三人皆确定此图为李公麟的作品。画后提拔记录了本卷在创作之后的流传经历。李公麟《孔子弟子像》经过了多位明清时代的文人之手。最终流入宫禁,并在北京故宫中保存至今。

 

大家评赞

善仪形圣明者,观此不为无助,比他粉墨造幻有间哉。

——解搢绅

 

此卷乃天府之物,后出入诸好事公卿家,今不知何缘流落于此,神物去来与尼父周游列国政自吻合。

——王穉登

 

赖有此图,犹得以记当时之仿佛,而其图又绘于伯时,是则可云至宝也。

——管同

 

画史留痕

图画比起文字更加的直观且具有更强的渲染力,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常用图画来表现圣贤人物的容貌,李公麟《孔子弟子像》便是这一传统的产物。本卷是人们了解儒家经典文化,瞻仰先秦圣贤容貌,学习早期儒家历史的一条途径,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画外之音

李公麟《孔子弟子像》中的几位重要的孔子弟子: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曲阜人,十四岁小小年纪就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侍奉孔子,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子路(前542年—前480年),本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城人,性情刚烈果敢,重情义、敢担当,是孔门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也是孔子最放心不下的弟子。

冉求(前522年—?),字子有,通称“冉有”,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鲁国季氏家臣,以政事、兵事见称。

 

绘画小词典

北宋是一个儒教文化与教育事业繁荣昌盛的时代。北宋初,在后周营建的国子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缮、扩建,同时为孔子,以及颜回等“孔门十哲”塑像,并在东西木壁上绘制“孔门七十二贤士”的画像,由宋太祖亲自撰写先圣、亚圣赞,十哲以下命文臣分别写赞述。这是宋代孔庙的发端,也可能是宋代为孔子与其弟子画像的发端,此后为孔门儒士画像的传统贯穿了整个宋王朝。

等到了明代,朝廷对待孔庙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孔子的封号从“大成文宣王”被改为“至圣先师孔子”,孔庙内的塑像也被销毁,孔庙内不再有孔子与其弟子的画像、塑像。故后世人多认为李公麟《孔子弟子像》能够保存宋代时的孔门儒士画像,其价值难以衡量。

 

专有名词

李公麟、孔子弟子像、颜回、子路、冉求、孔子弟子像、孔门七十二贤士

 

 

价格:7800元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2012 - 2024  载道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933号
欢迎关注载道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