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道文化为您连载仇英《孔子圣迹图传》,今日继续。愿您观先贤事迹,勤于格物致知之事。
十三、铭金人图
相传孔子在洛阳考察文物礼制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让他颇为感慨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参观周王朝的太庙,在右阶之前看到一个铜铸造的金人,金人的嘴上贴了三道封条,而在金人的后背上刻有“古之慎言人也”的铭文。据说这是出自周武王与姜太公之间的典故:武王向太公请教上古“五帝”的训诫,太公为他讲述了黄帝“慎言语”的典故。
这尊金人给了孔子极大的启发,他意识到了做人不能只说空话,身居高位者的一言一行更是具有示范作用,必须时时谨慎,“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后来孔子在教诲弟子们时,常强调谨言慎行的道理,所谓“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
而嘴上贴了三道封条的金人也衍生出了“三缄其口”这个成语,以比喻“慎言”。
十四、退修琴书图
流亡中的孔子,在齐国受到敌视、排挤,他决心回到鲁国重整河山。然而孔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流亡的这段时间里,原本就混乱不堪的鲁国的政坛变得更加面目全非了。
当初,在三桓联手驱赶鲁昭公的政治斗争中,季孙氏的家臣阳货逐渐崭露头角,执掌了季孙氏的军机大权。后来,三桓拥立鲁昭公之弟公子宋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定公。鲁定公软弱无能,连鲁昭公原来还能掌控的权力也失去了,国家大事甚至鲁定公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落到了三桓的手中。
公元前505年6月,季孙氏族长季平子逝世,其子季桓子继位。季桓子年幼,不能操持政务,阳货趁机软禁了季桓子,夺取了季孙氏的大权。不久,叔孙氏族长叔孙成子逝世,其子叔孙武叔继位,他同样年幼,不能理政。再加上孟孙氏族长孟懿子原本就年轻,不是阳货的对手。阳货势压三桓少主,就此成为鲁国第一权臣,他亲手执掌鲁国,把持权柄,排斥异己,不把鲁国的礼乐法制放在眼里。
回到鲁国的孔子看到一片混沌的政局,不禁悲从中来。他无力改变鲁国江河日下的现实,也不想侍奉篡权的阳货。于是,孔子转而把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退修琴书礼乐,希望将自己倾慕的礼乐文明传递给下一代人。
春秋时代以前,中国的文化与教育都被垄断在贵族阶层手中。可能是因为孔子幼年时的贫苦经历,他在三十岁左右开始办学时,奉行了“有教无类”的宗旨,成为了我国把文化教育普及到民间的先驱者。因为当时,平民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第一批孔门弟子很多人都比孔子年长,如子路、颜路(颜回的父亲)、曾点(曾子的父亲)。
载道文化邀您一同进行国学之旅,希望国学知识与传统艺术给您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仇英《孔子圣迹图传》明天继续连载,大家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