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节气。夏至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到来。《诗经》曰:“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夏至草木鸣虫繁盛之极,新麦渐熟,家家擀制“入伏面”。在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民间有夏至吃面的悠久历史。夏至的节气厨房菜是黄瓜凉面。
大麦
味咸甘,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平胃消食,疗胀。暴食亦似脚软,以其下气也。久食甚宜人,头发不白,补虚劳,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止泄,令人肥白滑肌。为面,胜小麦,无燥病。
小麦味甘,微寒,无毒。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之气,为五谷之贵。有地暖春种夏收者,气不足,有小毒。面味甘温,补虚养气,实肤体,厚五脏肠胃,强气力。
2022 夏至 第二候 蝉始鸣
荞麦
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令人患热风,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剉丹石,炼五脏滓秽。俗〔谓〕:一年沉滞积在肠胃间,食此麦乃消去。
面筋
以麸洗去皮为之,性与面仍相类且难化。丹溪曰:面热而麸凉,若用麦以代谷,须晒令燥,以少水润之,舂去外皮,煮以为饭,食之庶无面热之患。愚以东南地本卑湿,又雨水频多,麦已受湿,又不曾出汗,食之故渴,动风气,助湿发热。
养生疗疾功效
养肾气、去脾胃热、益气。
古籍原文翻译
粟米,主要作用可以滋养肾脏,去除脾胃热邪,补益中气。粟米煮粥性暖,将粟米研细煮粥如同母乳,喂给初生小儿,每次少量喂食,可以起到助食,开胃的功效,效果非常好。将粟米舂为粉食,主治脾胃气弱,饮食消化不良、呕吐、气逆,解诸多毒素。
中医名词注解
养肾气:补养肾脏之气。去脾胃热:去除中焦脾胃热邪。益气:补益正气。
助谷神:《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道”的用语。这里是助脾胃之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