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首页 |游学首页 |游学路线 |游学景点
载道游学路线
用户名:
密    码:
 
载道游学

琅琊书院

名称:琅琊书院

创建时间:清代乾隆年间 

创建者:清乾隆24年(1759年)知府李希贤率七属捐建

地址:山东临沂市

  10月29日,薄雾笼罩的王羲之故居更显婉约,古色古香的琅琊书院坐落在景色秀美、环境幽静的王羲之故居里。 

  琅琊书院始建于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据《沂州府志》记载:琅琊书院,清乾隆24年(1759年)知府李希贤率七属捐建。 

  不过,如今我们看到的琅琊书院并不是原来的琅琊书院了,在日军占领临沂期间,琅琊书院和羲之故居均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琅琊书院是1989年重修的。 

  重修后的琅琊书院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说是书院,其实并没有院落,只有一个二百多平方米的房屋,里面陈列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和现代名家的书法作品,透出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今的琅琊书院,其讲学的功能已几乎消失。更多的时候,这时承载着的是人们的思旧情怀,人们在这里睹物怀古,隔着百年光阴,遥想当年书院的琅琅书声。 

  曾是临沂最高学府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从事文化工作的张铁民老先生告诉记者,古代书院就相当于现在的学校,而琅琊书院,是当时临沂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 

  如今,从一些史料记载中,我们仍然能够想象当时书院讲学盛况。据介绍,书院内的学子最多时达几百人。许多名人前来讲学,像清代书法家何焯、文字学家尹寿彭,都曾端坐在琅琊书院的大堂之中说古论今过。 

  鼎盛时期,李希贤、熊遇泰、花泳春等历任知府常来书院讲课,可见当时书院受重视的程度。当时的琅琊书院,基本成为了沂州府培育和挑选人才的地方。 

  提起古代书院,在许多今人心中,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清幽的林间,隐着一座古朴院落,身着青衫的书生手握书卷,不时有琅琅书声回荡…… 

  书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在临沂,历代学者和地方官员也曾设立了不少书院,这其中,琅琊书院规模最大、名气最盛,是百余年前临沂的最高学府。今天,让我们追寻这座著名书院的历史,感受古典文化的余音。 

  尽管现在能找到的关于琅琊书院的历史记载不多,但仍有一些关于琅琊书院的描述在民间流传。据说,当时书院的建筑宏伟考究,前面有碑亭、大门,门内立有康熙御书龟驮碑,周围廊下墙壁上嵌有琅琊法帖及众多历代著名的石刻碑,庭中左右建书室30间。琅琊书院的藏书在临沂各个书院中也名列前茅,最多时达数万册。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以后,琅琊书院几经变迁。先是 1901年被改为“沂郡校士馆”,学习课程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些西学的内容。1902年又改为临沂县立第一小学,辛亥革命后改为工业、职业学校。1928年,临沂一中的前身“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扩建,原琅琊书院旧址与佑军祠划为该校第三院校区。 

  尽管历经变迁,但此时的琅琊书院仍然保持着教书育人的性质,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但令人惋惜的是,后来,日军占领临沂,书院全部毁于敌人的轰炸和焚掠中,成了一片废墟。书院的藏书也被破坏,数万册藏书仅存六千多册。

版权所有  ©2012 - 2024  载道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9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