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争座位帖》碑帖古书
内容:历史史事颜真卿千古书法名篇
版本:宋拓珍稀藏本
碑帖欣赏:
专有名词:
颜真卿、郭英乂、安史之乱
《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书。北宋时在长安安师文家,曾摹刻上石,即关中本。
碑文文学艺术价值突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颜真卿中进士,登甲科。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宰相杨国忠的党羽御史吉温因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降职。颜真卿指责吉温的过失,并为宋浑周旋,但他也因此受到杨国忠仇视。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颜真卿被贬为平原太守。
唐玄宗天宝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的前夜,河北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已显露出谋反的迹象。颜真卿在平原郡就任后,很快便发现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但又不能公开与权倾一时的安禄山撕破脸,便暗中高筑城,广积粮,招兵备战。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因颜真卿的事先安排而得以保全。唐玄宗李隆基听闻不仅慨叹:“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感喟于颜真卿的忠直勇毅,重用他为尚书右丞,颜真卿得以重新回到长安为官。此时的颜真卿已是饱尝世间悲凉,但他的性格却与杨国忠掌权时一样耿直,常常仗义执言,坚持朝纲法纪。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当时,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破坏了朝廷的相关法度。颜真卿在信中严厉地告诫批驳了他的错误,行文置激动之处甚至怒斥他的行为“何异清昼攫金之士(这和在白天打劫的人有什么区别)”。
全文义正言辞,正气凛然,书法字体外松内紧、方严正大、大气磅礴。全文共68行,行字数不一,全文共1193字。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是本文的撰写者与书写者,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最为后世所重的莫过于他的“颜体”楷书,而其行草书墨迹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其中最著名的莫过“颜氏三稿”——《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和《争座位稿》,在三稿中,尤以《争座位帖》最为著名,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帖》历来为书家所重,信笔疾书,苍劲古雅。北宋书法大家米芾称《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争座位帖》文章骈散间杂,充满刚烈之气,显示出颜真卿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此贴是颜真卿的草书代表作,用笔豪宕尽兴,劲挺豁达,姿态飞扬,在圆劲激越的笔势与文辞中显现了颜真卿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精神。
北宋时本帖真迹在安师文家,曾摹刻上石,即关中本,是所有刻本中的最优版本,亦为此次影印所据,现藏上海图书馆。
名句欣赏:
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
何异清昼攫金之士哉?甚非谓也。
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
从古以然,未尝参错。
一至于此,振古未闻!
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愿仆射与军容(军容即为宦官鱼朝恩)为直谅之友,不愿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
朝廷纪纲,须共存立,过尔隳坏,亦恐及身。
原古书说明
书法者:唐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4年)
撰文者:唐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4年)
书体:行书
写作时代:唐代(公元764年)
拓本时代: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收藏地:上海图书馆
尺寸:31.1×15.2cm(割裱本)
载道藏书制作说明
制作形式:还原再造
制作技术:激光微喷
内文材质:中国宣纸
装裱材质:楠木、丝缎
装裱方法:手工古籍经折装
藏品出版:编号300套
出品:载道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