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载道  古书  挂品  手卷  真品  宋书房  载道学员 
用户名:
密    码:
 
新古籍

上海“长短经读书会”挂牌开讲(中)

 

上海“长短经读书会”揭牌仪式

版本学家陈先行老师讲话

首先,祝贺《长短经》读书会成功举办。这本书值得一读,治国理政、经营企业都会受到一定的启发。《长短经》藏于上海图书馆,读书会开在浦东,只能说浦东馆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很足,还有善于抓住机遇,做这样一种有影响的文化活动。这个读书会有各方的支持,这里表示由衷的感谢,我还要介绍介绍载道文化的赵朝霞女士,她和《长短经》的作者赵蕤其实是同乡,她有一次跟我说要为这位1300年前的乡贤做点事情,主要是两件,一个是复制宋版《长短经》,第二就是开一个这样的读书会,其实是很动容的,她要使孤本不孤,化一成千百,要使赵蕤的智慧为今人所用。我是心存怀疑的,因为上海图书馆曾经作为礼品影印过《长短经》,送给来上海图书馆的领导的,但是很差的,当我看到赵总和线装书局合作的这个书,叹为观止,喊不夸张的说是我见过的至今为止仿正复制古籍百名之首。我们国家曾在2000年之后花巨资做了一个中华古籍再造工程,他们也有礼品书,也有大部头的,但没有一本能和这本书比,差得很远。这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今天赵总的两件事可以说是完成了,相信长眠地下的老乡也会为她的举措抚掌击节。最后衷心祝愿本次读书会能够圆满成功。

载道藏书《儒门经济长短经》

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讲“书香世家:常熟翁氏藏书的当代价值“

 

书香世家:常熟翁氏藏书的当代价值

 

一、翁同龢:误说、戏说、正说

首先我站在这里是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我要把翁氏藏书和文化价值给大家介绍一下。翁同龢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管是历史记载也好,或大家对翁同龢的认识,都存在我们说的“误说、戏说、正说”,纳闷我们先要把翁同龢极少一下。

先普及一下,翁同龢的名字,翁同龢不是“翁同稣”,也不是“翁同和”,这个“龢”是一个乐器。

再来看一下翁同龢的照片,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翁同龢的照片是1887年照的,它曾经是个合影,这是他第一次照相,跟翁家的媳妇、三个状元一起,他们拉他一起拍的,翁同龢后来在日记中就记平生第一次照相,此生破例。可以看出翁同龢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是比较慢的。

有一副与翁同龢有关的很有意思的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把李鸿章和翁同龢的照片对比一下,能看到什么不同吗?从坐像就能看出来,李鸿章是开放的,翁同龢是保守的,两个人的性格就不一样,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是封疆大吏,在地方上做了这么多年,干了这么多事,翁同龢是恪守传统的的读书人。

所以我觉得这个对联其实就是对翁同龢的一种“误说”。

还有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翁同龢不给北洋海军拨款,因为翁同龢和李鸿章是死对头,两个人的私人恩怨导致军队的失败,这就是“误说”。我们队翁同龢和李鸿章评价的前提就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清朝是一个没落的社会,这个前提错了,那后面的结论就都有问题了。

“正说”的翁同龢是个什么人物呢?他是一个政治人物,但是我们更多地是把他当作文化精英。那文化精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他的书法,“翁体”书法。他是晚清第一书法家,“帖底碑味”,是融合碑帖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书法,所以他是个书法家。

另外他是个“宰相诗人”,在晚清历史上是与曾国藩、张之洞齐名的。他的诗从杜甫入手,肆力于苏轼而旁及黄庭坚,现存古、近体诗1200余首,在朝时作700多首,谪居时作诗500多首,有《瓶庐诗稿》八卷行世。他的“杜味”诗,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怀古诗,浓厚的史论色彩;田园诗,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还有一个,他是一个很不一般的收藏、鉴赏家,因为他有着非常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底蕴。

所以翁同龢是一个书法家、诗人,是一个收藏、鉴赏家,这是整个翁同龢文化方面的身份。他既是状元,还是帝师、儒相,是一个高官,罢官之后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乡贤。

 

二、翁氏家族:代有人才

有翁同龢,就有翁同龢的家族,我们还要看一下翁同龢家族是怎么培养他的。以现在的话来将,翁同龢是一个官二代,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父亲翁心存是家业振兴的人物。

翁同龢1791年出生在常熟,时人认为他聪慧、有定力、诚信,常破陋习。1810年,翁同龢父亲去世,他20岁担当家庭重任,靠什么呢?就是靠在常熟私塾的收入和给藏书家抄书的收入。很幸运的是,他在20岁到30岁之间,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科举,1822年,32岁的翁同龢考取了进士,得以进京为官。又幸运的是,他是四典乡试,三任学政,在地方上做了将近10年,这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有了很多的人脉关系,所以就是他改变了翁氏家族的经济基础。1838年,48岁的翁同酥辞官回家孝养老母,1849年,又应招重返北京,历刑、工、吏、户部尚书和体仁阁大学士。晚年,他还是上书房总师傅、同治帝老师。1862年,翁同龢去世,享年72岁,入祀贤良寺,谥号“文端”。

他有很多方面都是他父亲带出来的,所以在他父亲的栽培下,翁氏成了官宦之家:父子帝师、宰相,兄弟封疆。三个儿子都是身居高位:翁同书(1810-1865),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广东乡试考官、贵州学政和安徽巡抚;翁同爵(1814-1877),历任邑庠生、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翁同龢(1830-1904),历任两朝帝师、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叔侄俩状元:翁曾源(1834-1876),恩赐举人,恩赐进士,1863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翁曾桂(1837-1904),太学生,官刑部郎中,浙江布政司,“翁家花园”主人。四世翰林,考取进士。这是很不容易的。

历经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翁氏家族成了平常人家,但也是代有才人,像第十任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1896-1963)、常熟历史名人翁之憙(1896-1972)、古琴家翁瘦苍(1916-2002)、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社会活动家翁万戈、收藏家翁宗庆(1923-2016)、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翁以登、中天集团产品研发总监翁以申、华人环球航海家翁以煊等。

翁家人到常熟是作为上门女婿从苏州迁过来的,开始是很贫困的一个家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翁心存是第十四代,发展成文化世家、官宦世家,到后来的平常人家还是代有人才。他这个文化的传承是非常厉害的,靠的是是什么呢?就是家教家风,最重要的就是书。

 

三、翁氏藏书与文化:珍贵的文化遗产

翁氏故居、藏书、日记、家书、文献,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富矿,通过这个藏书,把文化和家学一代代传承下来。

1、翁氏藏书

第一个概念就是翁氏藏书,翁家的收藏类型主要是四种:古籍、书画、碑帖、手稿,当然还有一些部分是瓷器、玉器,这个比较少。

我们讲到翁氏藏书,有一个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说翁氏家族是明代从苏州迁过来的,他这个藏书在明代就开始了,我们常说的翁氏藏书大多是从翁同龢这一支上来说的,就是狭义上的,其实广义的翁氏藏书从明代就开始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区分开来。另外,如果我们要扩散到整个翁氏藏书,应该从广义的角度从明代开始看翁氏的藏书,这样可能会更丰富我们的认识。

另外常熟在明代就形成了藏书的风气,所以有话说“常熟藏书甲天下”,虞山派藏书就是全国有名的藏书流派。潘祖荫曾在书序里说,“吾乡藏书家以常熟为最,常熟有二派,一专收宋椠,始于钱氏绛云楼、毛氏汲古阁,而席玉照殿之;一专收精抄,亦始于钱氏遵王、陆孟凫,而曹彬侯殿之。”

明代后期常熟成为中国私家藏书中心地,呈现出一批代表一个时代的藏书家藏书楼,如赵氏脉望馆、钱氏绛云楼、毛氏汲古阁、钱氏也是园、张氏爱日精庐、陈氏稽瑞楼、瞿氏铁琴铜剑楼。常熟藏书家、藏书楼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明清两代有300位藏书家,历代藏书家4715人。

很可惜的是我们常熟还没有把这个藏书文化做起来,藏书楼只存在遗址,书去楼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书再造出来,把这些楼重新填充。

(待续)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2012 - 2024  载道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933号
欢迎关注载道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